「你的面前放了一隻雞髀,你會做甚麼?」在「脾胃探秘」的講座裏,我問聽眾。
「馬上把它吃掉!」聽眾齊聲應答。
你想知道雞髀吃進肚裏,接着會發生甚麼事嗎?請繼續看下去。
水穀精微
飲食物,中醫又叫「水穀」,吃進肚裏經過消化,會轉化成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微細物質──中醫叫作「水穀精微」。我們一身氣血的來源,就是靠它。
雞髀吃進肚裏,經過消化,會轉化成「水穀精微」,然後運行全身,接著轉化成氣血,滋養身體;但條件是必須脾和胃功能健全。任何一方出現病態,雞髀轉化氣血的過程必受影響,有時氣血轉化不成,反而變了「濕濁」,有礙健康。
從中醫角度看,必須「脾氣」和「胃氣」都旺盛和流暢,脾和胃才算功能健全。旺盛,就是不虛弱;流暢,就是不呆滯。
脾虛生濕
若「脾氣」或「胃氣」虛弱呆滯,當飲食物吃進肚裏,便不能充分轉化成滋養身體的氣血,反而變了有礙健康的「濕濁」。
「脾氣」虛弱了,不能充分把飲食物轉化成氣血,結果「濕濁」積聚體內,中醫叫「脾虛生濕」。會有甚麼徵狀呢?身體會容易疲倦、會感到很重墜、不想動、腹部脹滿、食慾不振、大便稀爛及體形腫滿等等。
不要輕看「濕濁」,它是很多病痛的禍源。
能否自行檢查身體是否有很多「濕濁」呢?能。對著鏡子伸出舌頭,可見舌頭上覆蓋一層叫「舌苔」的東西,正常時顏色白而薄,半透明。當身體裏出現「濕濁」,舌苔會由薄變厚,「濕濁」愈多,它愈厚。厚而色白,是「寒濕」;厚而色黃,是「濕熱」。
聲明:本欄所載各藥方,僅為說明中醫治病的原理,並非指導讀者自行用藥;體質和病情因人而異,讀者如有需要,務請先接受專業診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