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彥麟博士
有一晚,家傭戴安妮坐立不安,問問她什麼事,她說腰很痛。「扭傷嗎?」我問她,她說不。「碰過硬物嗎?」我再問,她也說不。「那麼你今天吃過什麼來?」我已猜到她吃了一些不應該吃的東西,她答吃了冰箱裡的一塊芝士蛋糕。我叫她伸出舌頭給我看,舌苔像雪一樣白。果然不出所料,她吃了生冷的食物,導致腰痛。
戴安妮的體質一向偏於陽虛(俗語說「寒底」),最忌吃生冷與寒涼的東西,這次她饞嘴吃了冰凍的蛋糕,身體裡的寒氣盛地來,引致腰痛。幸好家裡平日存放了一些藥物,以備不時之需,於是選了一些驅寒藥,叫戴安妮馬上吃(我用的中藥是免煎煮的,用熱水沖調便成,方便得很)。不到二十分鍾,戴安妮的腰痛已消失大半了。
治好戴安妮的腰痛,只是小菜一碟,不值得大書特書,我其實是想借題發揮,跟大家探討中醫如何醫治一個疾病,一個比戴安妮的腰痛要痛上十倍的疾病—類風濕性關節炎。這個病的最大特點,就是手腳的關節痛,痛,痛。
可以說,能夠解決疼痛,就能夠解決類風濕性關節炎(止痛藥止痛針並不是解決疼痛,它們只是掩飾疼痛),那麼就讓我們看看中醫怎樣解決疼痛。
奧秘盡在「疼」和「痛」這兩個字。我們先分析「疼」字,它裡面是一個「冬」,冬就是冬天,冬天的特點是什麼?是寒。單單這個「疼」字,已告訴我們疼痛和寒有關。接著我們再來看「痛」字,它裡面是一個「甬」,什麼是甬呢?甬就是道路,道路讓我們由一個地方走往另一個地方。「甬」字,外面加上一個「病」字旁,就意味著道路不通了,我們不能由這個地方走往另那個地方了,所以「痛」字就含有道路不通的意思。
那麼在人體,經脈就是氣血流通的道路,經脈貴乎暢通,經脈暢通則氣血流遍全身,無處不到,但經脈一有阻塞,氣血便不能順利流通,氣血不流通便會出現疼痛,這便是中醫所說的「不通則痛」。問題是,為什麼經脈會阻塞不通呢?這就要回頭再看「疼」字了,剛才不是說「疼」和寒有關嗎?經脈就是因為受寒氣阻塞而不通,所以「疼」和「痛」放在一起,是有深意的。
分析到這裡,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造字的智慧,他們不是隨隨便便造一個字的,他們每造一個字,都是挖空心思,務使每一們字都有深刻的意思。可惜得很,自國家推行簡體字後,文字的使用便捷是便捷了一些,但文字裡藏著的義蘊就蕩然無存了。
說回疼痛,我們已經知道疼痛是由於經脈受寒氣阻塞而導致的,那麼中醫醫治類風濕性關節炎,就是咬住一個「寒」字不放,能把阻塞住經脈的寒氣去掉,就能解決疼痛,就能解決類風濕性關節炎。當然寒氣有分外寒和內寒,這就要因應病情而用藥。
作為一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,必須認識「疼」「痛」的深意,盡在一個「寒」字下功夫,你不在「寒」字下功夫,那麼你準備吃止痛藥吃到何年?你準備打止痛針打到何月?每吃一次止痛藥,每打一次止痛針,副作用就會在身體裡累積一次。
聲明:本欄所載各藥方,僅為說明中醫治病的原理,並非指導讀者自行用藥;體質和病情因人而異,讀者如有需要,務請先接受專業診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