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針灸

主頁 >  中醫針灸

腳踭痛,又叫足跟痛,即是足跟骨底面一側或雙側疼痛,站立或行走後更痛,而且跟下有腫脹及壓痛,屬中醫「骨痹」範疇。

‹‹黃帝內經››記載肝主筋藏血,腎主骨生髓,腳踭是足少陰腎經循行分佈的部位,肝腎與腳踭痛有密切關係。

此病如出現在中老年人,多因年老肝腎不足,陽虛寒凝,氣血運行不暢,經脈痹阻,肌肉筋骨失養而成;亦會出現在產後婦女失於調理或肥胖人士,因外傷勞損損傷腳踭,筋骨失于溫煦,不榮則痛;也有些患者因下肢感受風寒濕邪,病邪留滯腳踭,而出現痹痛。

西醫認為有些常見病會出現腳踭痛的症狀,如足跟勞損、骨質增生、蹠筋膜炎、跟腱滑囊炎、跗管綜合征等病,可以用X光或電腦掃描加以診斷。孫

先生為一體力勞動人士,三個月前右腳踭疼痛,走路太多或勞累後疼痛加重,右後跟骨上端處紅腫發熱,難以站立及行走,到西醫照X光檢查無異常,診斷為跟腱滑囊炎,給予消炎藥內服及物理治療超聲波、中頻治療和磁療,效果不顯著,於是轉來看中醫。

初診時腳踭脹痛,站立及走路都比較困難。檢查見右腳踭後側壓痛明顯,足跟部腫脹,起因是他須要經常站立而造成足跟慢性磨損,經絡不疏而气血瘀滯。

因此,以毫針針灸肩部的肩奇穴,用平補平瀉法,此穴位調節人體肢體運動的功能,扶正祛邪,調整陰陽,祛除痹痛。再在足內踝附近的大鐘穴施針,不停的提插撚轉強刺激,得氣後再留針30分鐘,以滋養筋肉,鼓舞陽氣,而達消腫止痛的作用。

起針後再用特製小針刀在刺入足跟骨面位置,進行數下搖擺手法,隨後出針,藉此方法將局部攣縮的腱膜鬆解開來,緩解腱膜的張力,以通經止痛。

孫先生治療兩周後已沒有再痛了。

免費訂閱 給作者電郵

首頁|中醫天地|聯絡我們

Copyright©2012尚正堂中醫診所